陇南: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高质量打造凝聚民心强磁场

时间:2019/04/23/ 11:38      来源:陇南日报

  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高质量打造凝聚民心强磁场

  礼县罗坝镇关键村77岁的老人杜岩东即兴表演秦腔《赶坡》(3月29日摄)。本报记者 李董 摄

  陇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集中示范活动在武都区兰天广场举行(3月5日摄)。本报记者 李董 摄

  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五老”文明实践队的部分队员在凤凰谷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宣讲活动(3月18日摄)。本报记者 李董 摄

  西和县医疗团队在洛峪镇上铜村开展义诊活动(4月18日摄)。本报通讯员 曹玉红 摄

  成县志愿者文明实践队的志愿者为村民理发(3月22日摄)。本报记者 李董 摄

  宕昌县阿坞镇举办“抵制高价彩礼”集体婚礼(2018年12月27日摄)。本报记者 刘国庆 摄

  康县关工委组织新时代“五老”文明实践队“五老”人员30余名参观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4月4日摄)。本报通讯员 王淑娟 摄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先行先试、积极作为,常态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涵育新风,立德立心,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礼县 文明新风润民心

  本报记者 马海涛 杨建强

  3月29日下午,天朗气清。礼县罗坝镇关键村文明实践站前的小广场上,坐满了村民。

  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义务宣讲员,77岁的杜岩东老人借着大家晒太阳的时间,又一次向乡邻宣讲起了关键村的“村规民约”。

  “邻里团结、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和谐相处,不打架、不斗殴,不造谣惑众、不搬弄是非……”杜岩东讲得认真,大家听得入神,不时地鼓掌表示赞同。

  “我们鼓励各村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坚定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罗坝镇党委副书记张洪告诉记者。

  这只是礼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目前,礼县已实现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全覆盖,打通了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兰仓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进礼县图书馆,“礼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实践中心内,几名初中生正在看书。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经常举办各种主题宣讲活动,弘扬了传统美德,传播了时代新风尚,很受欢迎。”学生们说。

  如今,行走在礼县的大街上,随处可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宣传牌。漫步在公园里,人们或聊天看书、或散步打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再过几天,女儿女婿就回来了,趁着天色好,把家里打扫打扫,把被褥晒一晒。”记者见到祁山镇赵家村村民赵爱子时,她正在自家院子里忙活着。

  赵爱子的女儿去年嫁到了庆阳。出嫁的时候,赵爱子没收一分钱的彩礼。

  “虽说村里人出嫁女儿大多都收彩礼,但我认为彩礼并不重要,只要孩子婚姻幸福,日子过得好,这就足够了。”赵爱子说,“现在政府提倡‘移风易俗’,县里还专门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队到我们村上给老百姓宣传新观念、新思想,我们当然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拒绝高价彩礼。”

  据了解,赵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2018年底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和文艺节目表演,用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演,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化为简单幽默的乡土语言,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县 基层尽开“文明花”

  本报记者 刘玉玺

  走进文县尚德镇虹桥村,村子清新靓丽,处处皆景,无不让人赏心悦目。无论走进那个巷子,别致的宣传标语牌醒目美观,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洁、绿、畅、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尚德镇充分运用宣传栏、网络等途径,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化墙是虹桥村最生动、醒目的文化宣传阵地。在村里的墙面上,展现着党的十九大精神、新科技新知识、乡风文明、村规民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扶贫政策宣传等主题文化,形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乡亲们亲切地说,这是“会说话的墙”。文化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弘扬了农村文化、培育了乡风文明,提升了村民文化素质,培育了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人人争当文明新农民,户户争做文明新农户”的积极性。现在,村子美了,村民乐了,幸福也来了。

  “以前,我们村子在山上,村子里到处乱糟糟的,牛、马、骡、羊等牲畜粪便满地都是,塑料袋、废瓶子、纸壳子、废水、烟头等垃圾随处可见。搬了新家后,镇上和村上要求村里实行门前环境卫生‘三包责任制’。现如今,街头巷尾垃圾不见了,村民卫生习惯也养成了,栽植了绿化树,村容村貌变化很大,生活也舒心了。”石坊镇汤卜沟村支书赵小文告诉记者。

  2019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创建“八个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示范点建设等工作,正在文县20个乡镇有条不紊地开展。这一系列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了组织凝聚力,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康县  把文明之风融入群众生活

  本报记者 李 董 陈晓旭 张 霞

  “平时我们只能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陇南的历史知识,今天趁着天气好,来这里实地参观,希望他们能够了解陇南、知道陇南的红色文化……”小博士幼儿园老师候捷告诉记者。3月20日,康县小博士幼儿园在康县陇南历史纪念馆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像这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在康县各乡镇、村落随处可见。

  2018年9月以来,康县组建了党员干部、理论宣讲、志愿者、新乡贤、先进典型、“五老”等6支文明实践队,全县21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相继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上百次,活动内容接地气,形式多样,群众反响热烈、好评不断。

  2019年1月,康县被省委列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

  “用亲历讲述革命故事、用文艺演出丰富群众的生活……”近日,康县“五老”文明实践队走进凤凰谷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给村民们带来了生动、丰富的文化大餐。

  家住凤凰谷村的四年级学生李思涵听着“五老”文明实践队队员讲述历史,“我很喜欢听邱少云的故事,也喜欢听这几位爷爷讲故事。”

  “这么难得的机会,免费给我和孩子们上课、普及知识,比在家里看电视好。”村民王桂明一边摸着孩子的头一边说。

  “自行车要停放在警戒线内”“垃圾分类了再丢进指定的垃圾桶”“窗台外露区域不能放置物品,避免高空抛物”……在康县岸门口镇朱家沟村,这些日常文明行为已成为群众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规则。

  朱家沟村村主任万怀鹏说,村里经常会不定时开展文明进乡村活动,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贴画、文明警示语,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接受新思想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新时代文明实践进乡村,通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把文明带进乡村,送进千家万户,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岸门口镇人大主席何国涛说,希望通过这些活动的引导,让文明不再是外在强加的约束,而是内化的自律。

  两当:时代新风“孕育”发展正能量

  本报记者 王 芳 张 霞

  两当县城关镇香泉村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题的第二期“爱心超市”积分评定活动;

  鱼池乡乔河村组织群众举办文艺演出及趣味活动,让大家度过了一个丰富多彩、温馨难忘的节日;

  ……

  在两当,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融入百姓生活。

  去年以来,两当县创新模式、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制定实践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努力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路径,打造聚人聚心的“百姓之家”。

  活动有阵地 文明实践有品质

  “我们最近又在排练新的节目。”去年8月,鱼池乡乔河村村民郭敏被推选为村里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说起每天的工作,她充满了成就感。

  “现在每天都很忙,除了组织村里的留守妇女开展文娱活动之外,还为大家培训一些技能。”郭敏告诉记者,通过参与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的各项活动,全村妇女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现在村里说是非的少了,吵架的少了,大家有空的时候都聚在一起商量要学习什么舞蹈、学习什么新技术。”郭敏说,她们作为儿媳、妻子、母亲,就是想开展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用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面貌引领农村新风尚。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两当县因地制宜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把原有的资源用好用足,打造宣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主阵地。

  阵地有了,那如何做到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聚人气,真正为基层群众带去文明新风,打通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呢?

  两当县依托线上网络平台建设和线下实体平台建设,整合各类宣讲和志愿服务资源,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理论政策宣讲、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法规、科技惠农、巾帼志愿者等6支志愿服务文明实践队作用,以“点单式”和“清单式”的形式,宣传普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截至目前,两当县成立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0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形式多样化 文明实践有色彩

  “我们已经连续开展了两期‘爱心超市’积分评选活动。”两当县城关镇香泉村片长宋华英告诉记者,通过开展以“孝老爱亲”“环境整治”为主题的积分评定,全村共评出文明家庭77户。

  “我们对评选出的文明家庭发放同等分值的积分卡,村民凭积分卡在惠民‘爱心超市’兑换同等分值的生活用品。”宋华英介绍说。

  “现在通过实物进行表彰,村里的比学赶超氛围日渐浓厚。”宋华英说,这对村里文明新风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爱心超市”只是两当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两当县还创新机制,建立“爱心衣橱”,开展“七讲”入户、“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邻里守望”“文化惠民”等活动……这些活动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更凝聚了民心。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大背景下,两当县各个乡村相继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定《红白喜事操办标准》。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增强群众精神力量、弘扬时代新风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幸福感与获得感。”余建军说。

  民事可直说 文明实践有温度

  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才有生命力。去年,两当县将其与“民事直说”相结合,通过推行村级融“说、议、办、督、评”五大环节于一体的“民事直说”工作,让群众充分参与村级各项事务管理、决策和监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现场办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让文明实践更有“温度”。

  走进金洞乡袁家沟村委会,修建一新的幼儿园外墙被粉刷上了蓝、橙、红等多种色彩,搭配上丰富的几何图案,特别好看。

  “这是我们村去年10月召开‘民事直说’会时,我提的建议。”袁家沟村主任赵许荣说,看着自己提的意见落地实施,别提多高兴了。

  “第一次开展‘民事直说’时,村民的意见很多,大概提了有十几件。”赵许荣拿着手里厚厚的笔记本与现在作起了比较,“从去年8月开始,已经开展了8次。”

  “以前大家说的都是关于自己家的大事小情,现在说的都是村里的发展大事,大不一样了。”赵许荣对这半年来村里发生的变化颇为感慨。

  “袁家沟村曾经是金洞乡的‘难缠村’,几乎每天都有村民到乡政府来反映问题。自‘民事直说’开展以来,只要是村民遇到的问题,都会在说事会上解决,‘难缠村’再也不难缠了。”金洞乡党建办主任曹亚平说,是“民事直说”给群众提供了发声的平台。

  据了解,现在两当县各乡镇的示范村在每月10日都会定期举办“说事会”,每个村民都可以参加。

  成县 奏响文明新旋律

  本报记者 张 霞 王 芳 陈晓旭

  “我们妇女志愿者,定期为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换洗床单、整理内务、洗衣服、洗头、理发,让他们的生活能过得舒服一些。”成县二郎乡严河村妇联主任刘润芳对记者说。

  去年8月,严河村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刘润芳带领妇女志愿者,开展关爱老人活动,整治村内环境卫生,并组建了宣传队深入各村各社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脱贫攻坚的好政策。

  “自去年6月份志愿帮扶活动开展以来,团县委共组织发动各行各业青年志愿者500余名,走进全县17个乡镇48个行政村,为430户特殊困难群众上门开展服务。”成县团委副书记张宝龙介绍。

  “竹板一打响连天,各位朋友听我言,今天不把别的讲,扶贫攻坚把国强……”为更好地宣传扶贫攻坚政策,二郎乡严河村的文明志愿服务队专门创作了快板,向各村社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脱贫攻坚的好政策。

  成县黄渚镇的柏银锁和柏引良是唱秦腔的老搭档,每天晚上都要在老年人活动中心吼上两嗓子,同时他俩还是文明实践活动的志愿者与宣传员,向周围群众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

  “我们社区以党建为统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了孝老爱亲、文艺汇演以及全域无垃圾等活动,大大提升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也变得更文明、更和谐了。”黄渚社区党支部书记董雪梅说。

  二郎乡和黄渚镇的变化只是成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通过活动的开展,群众改变了道德观、价值观、生活观,提高了文明水平和生活幸福感。

  徽县伏镇村 文明新风吹遍乡间

  本报记者 靳淑敏 张 霞 陈晓旭

  走进伏家镇伏镇村文化广场,凉亭里几位老人在下着象棋,妇女们在讨论着毛衣的花怎么织、晚上广场舞舞步怎么跳,暖暖的阳光下,处处透着和谐。

  在周围的墙上,伏家镇“好村民标准”分外显眼,曝光台和光荣榜共处一墙,光荣榜上“优秀共产党员、脱贫致富光荣户、文体活动先进个人、风俗改革先进工作者、五好家庭、伏镇村好人”等受表彰人员的照片,看起来都特别精神。

  “我们村变化最大的就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现在吵架的、攀比的没有了,大家都想着如何把日子过好,怎样把村上的活动办好,争取评上先进。”伏镇村村支书杨乾元站在广场上笑着说。

  “前些年,由于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婚丧嫁娶都要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现象越来越严重。”想起之前的种种,杨乾元不停地摇头。

  “我们针对存在的陈规陋习,广泛走访群众,多方征求民意,梳理归纳有效做法,出台了《伏镇村村民自治章程》等制度。”杨乾元告诉记者,村上还组织群众商定了《村规民约》,表决通过了《违反村规民约处理办法》,选举产生了村民理事会等七个自治组织,全村每户群众都作了五项风俗改革公开承诺,初步建立了组织引导、群众参与、群众决策、群众监督的村民自治体系,形成了弃恶弃丑、向善向美的农村新风尚。

  伏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成立,更让文明乡风成为美丽乡村的重要标志,该村积极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充分利用道德讲堂,乡贤人物、“文明户”“五好家庭”评选等载体与途径,不断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让新风新俗在农村及村民心中落地生根。

  武都区柏林镇 “文明之花”扮靓乡村

  本报记者 罗 艳 韩县银 李 董

  手拿拆除工具、身穿统一迷彩服、胸戴党徽……3月6日,武都区柏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一行20多人来到下渠道村,与村干部和广大群众100多人,对危旧房、残垣断壁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实施拆除。

  “让志愿服务队参与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不断提升党员对党组织活动的参与热情,更是要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人人保护环境的氛围,共同扮靓美丽乡村。”柏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姚利奎说。

  像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只是柏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平日里,在柏林镇袁家坝村村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院子里,“五老”文明实践队队长寇小林组织村里的老人们共同为村子的发展出谋划策,并编制了袁家坝村村规民约。

  姚利奎说,柏林镇以公益性岗位、党员干部、退休文化工作者、妇女巾帼、返乡青年、乡土科技人才为主体,在实践站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逐步形成镇级有指导、村级有机构、群众有活动的结构体系。

  除了下渠道村、袁家坝村,其他文明实践站也广泛开展了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

Copyright 2011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陇ICP备13000735号-1
技术支持: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