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把开办扶贫夜校作为宣传扶贫政策的讲堂,推广农业技术的平台,倾听群众心声的窗口,倡导文明新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有效载体,创新方式方法,整合各方资源,在所有贫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集中开展活动,扶贫夜校在全县遍地开花,在全县脱贫攻坚中实现了“一校多能”的效果,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探索了新路径。
宣传政策的“讲堂”
礼县扶贫夜校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阴雨天和晚上,集中开展群众课堂,除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外还邀请县乡党员干部、理论工作者以及司法人员,重点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扶贫政策;学习《宪法》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学习《治安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以及《反家庭暴力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及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给群众讲扶贫政策时,讲解员不仅讲政策,还举例子、算细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让困难群众感受党和政府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良苦用心。同样,司法人员用身边人、身边事“现身说法”,抑或借助案件“举例说法”, 有效提高了群众掌握政策的水平,普及了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了群众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在“拆违治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活动开展以来,夜校适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美丽乡村”战略,净化乡村社会秩序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积极配合,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推广技术的“平台”
礼县扶贫夜校不仅是宣传政策的讲堂,也为推广农业技术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近年来,礼县大力推行产业富民扶贫措施。为了提高群众经营产业的能力,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扶贫夜校以来,全县各村扶贫夜校根据本村产业发展需要,适时聘请县乡农业技术专家、农业技术员、林果协会专家、县药材站技术员、县畜牧局畜牧师和有种植养殖经验的种植养殖大户等人员或集中讲授种植养殖技术,或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所现场指导,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为群众答疑解惑,提高种植养殖户经营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为广大群众依靠产业脱贫致富提供技术支撑。
倾听群众心声的“窗口”
礼县地域广阔,各地方地理条件差异较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后,群众对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日益强烈。为了改变落后现状、追求更好的生活,他们走南闯北,不辞辛劳,形成了礼县浩浩荡荡的劳务大军,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各行各业。
党的十九大以来,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脱贫攻坚等政策的感召,好多务工人员返乡发展产业,他们在外不但积累了资金,也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觉悟、带来了较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风气。当他们看到家乡发展跟发达地区存在的各方面的差距时,对各级政府也提高了期望,甚至产生了怨言。加上近年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增多,在部分地方因为基层组织在执行政策上的不到位,抑或群众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等等原因,造成部分群众对组织这样那样的怨言、意见。
礼县扶贫夜校开办以来,专门针对这类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夜校采取民主座谈方式,不拒绝意见,不回避问题,充分尊重群众,让他们有意见提意见、有怨言说怨言、有要求提要求。根据群众所提意见和要求,驻村帮扶人员协同村委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并在下次座谈时对不合理的意见进行疏导和解释说明,对合理意见予以采纳,对提出的合理要求能解决的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衔接相关部门计划解决。由于扶贫夜校有效发挥了倾听群众心声的“窗口”功能,今年以来,全县信访案件明显减少。
实现乡风文明的“载体”
礼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扶贫夜校也发挥着全县农村移风易俗、实现乡风文明的载体功能。夜校以村为单位,充分整合利用新乡贤、先进典型、“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等乡土人才资源,充实师资力量,开展讲思想、讲政策、讲道德、讲文化、讲法治、讲科技、讲新风、讲环保、讲卫生、讲安全等“十讲”内容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全面开展感恩教育、美德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和移风易俗、治理高价彩礼,倡导敬老孝亲、帮贫济困、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活动;开展道德模范、五星级文明户、脱贫致富模范户、好婆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发挥广泛的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民主议事,实现“村里的事由群众评议决定”,特殊事情由乡贤参与村委决定。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森林防火常识的宣传教育,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形成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和行动自觉;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和“巾帼共建美丽家园”等活动,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美好乡村;开展安全生产生活常识宣传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乡村风气日趋向好,文明程度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