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甘肃单元 | 苦贫褪尽“甘”味来

日期:2023/02/15 18:02  来源:甘肃省委宣传部

字号:[][][]

  甘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甘肃打赢了光荣而艰巨的脱贫攻坚战,552万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曾经“苦瘠甲于天下”的甘肃同全国一道全面进入小康。陇原儿女昂首阔步,踏上了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图1:脱贫攻坚,交通先行。“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城乡路网加快建设。全省14个市州实现高速贯通,全部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图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的甜永高速史家山枢纽互通式立交桥。

  背景资料:甜永高速史家山枢纽互通式立交桥是银百高速甜永段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是目前甘肃省范围内工程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枢纽互通立交,单体总造价4.5亿元。

  近年来,甘肃省完善政策机制,加快农村路网建设,全省农村地区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数据显示,过去10年,全省累计投资91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8万公里,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上硬化路和客车,“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截至2021年底,甘肃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5万公里,居全国第19位,基本建成“内通外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

  2:甘肃省减贫成效图。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截至2020年,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背景资料: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脱贫攻坚工作一直十分牵挂。2013年来甘肃视察时强调,连片特困地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扶贫开发上。2019年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2019年8月,总书记再次考察甘肃,脱贫攻坚仍是关注的重点,强调要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极大提振了全省上下攻坚克难、决胜贫困的信心,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鼓足了干劲。作为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甘肃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意志,打了一场声势浩大、惊天动地的脱贫攻坚战役。全省各级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动形成了广泛参与、尽锐出战的攻坚态势。36万名帮扶责任人、7.45万名驻村帮扶人员奔赴扶贫一线,把汗水洒遍千山万水,把心血倾注千家万户,立下了汗马功劳。东部扶贫协作省市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同我们并肩作战,社会各界与我们携手攻坚,从各方面给予鼎力相助。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我们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业生产条件极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在我国减贫史上留下了厚重的甘肃印迹。

  3: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引洮供水工程解决了甘肃四分之一人口的安全饮水、农业灌溉和生态建设用水问题,满足了陇原儿女的长久期盼。图为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山区群众吃上甘甜的洮河水。

  背景资料:图中的老人是时年74岁的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村民张德泉,当张家祖孙三代看着自来水管里流出清澈的洮河水,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世世代代困扰当地老百姓吃水难的问题终于得到根本性解决。甘肃定西“苦瘠甲天下”,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引洮一期工程通水前,元古堆村400多户群众每天都要走两三里山路担泉水,特别是遇上雨雪天气,泥泞的小路非常难走,干旱季节泉水水量减少,暴雨季节水质浑浊难以饮用,群众用水很不方便。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时嘱托:“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2014年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配套建设的引洮一期西南部农村供水工程供水管网埋到家家户户门口,家门口就可以接到自来水。

  引来洮水润旱塬,百年梦想今朝圆。引洮供水工程是解决甘肃中部干旱贫困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助力脱贫攻坚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水资源保障工程。工程全面保障甘肃中部5市14县区600万人的安全用水,通水以来,已连续不间断供应生活、农业用水,提供生态补水共计71775.73万m³。

  4:发展产业,稳定脱贫。大力发展“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产业,中药材、马铃薯、苹果产量居全国前列,2021年中药材种植面积483万亩,产量140万吨;马铃薯种植面积1020万亩,产量1480万吨;苹果种植面积664万亩,产量680万吨。图为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茶埠镇中药材种植户晾晒党参。

  背景资料:图中是茶埠镇甫里村中药材种植户后卫军正在晾晒党参。2019年,后卫军在村委会的宣传动员下开始经营中药材,通过镇政府提供的中药材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每年增收8万多元,2021年,后卫军家盖起了三层楼房,家庭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岷县享有“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美誉,境内盛产当归、黄芪、党参、红芪、丹参等中药材238种。2022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其中,当归30万亩,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中药材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岷县先后荣获“全国农业标准化当归示范县”“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等27项国家级荣誉。

  甘肃坚持以“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制定六大产业实施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构建起以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为主的扶贫产业体系,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短时间内实现了从零散状、碎片化到成链条、集聚化的巨大变化。2018年至2020年,全省通过发展产业和“产业+劳务”脱贫的人口累计达到138.8万人,占到总脱贫人口的73.6%,圆满完成了依靠产业脱贫一批的目标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5:电商扶贫,蹚出新路。图为甘肃省陇南市礼县龙槐村果农直播销售。

  背景资料:图片中的主人公张加成已年过六旬,是陇南市礼县年龄最大的农民主播,此刻,他正在果园用手机直播带货,镜头跟随着他剪枝、采摘、分拣、套袋、装箱、运输……直播间里除了苹果,偶尔也会出现花椒、木耳等陇南当地的农特产品。2013年,在陇南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下,礼县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参加电商培训班,张加成在培训班里第一次学会了使用网络,并通过QQ群当年卖出苹果8000斤。2016年,他的“礼县香果满园”淘宝店年销售苹果4000多箱,利润十万余元。2017年,他创办了礼县香果满园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018年,张加成家顺利脱贫。 

  张加成的创业故事只是陇南市电商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陇南市创新发展电商扶贫,探索出了西部贫困山区利用电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路子,全市开办网店1.4万家,累计销售220多亿元,带动15万贫困群众实现增收,电商扶贫对贫困群众的人均增收贡献额达到930元,先后荣获全国唯一的“电商扶贫示范市”“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2018全国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城市”等多项荣誉。

  6:甘肃的“地标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