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日期:2024/06/24 16:06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字号:[][][]

  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各县区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通过举办集体婚礼、建设礼宴中心、制定村规民约等举措,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扎实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改革工作,“零彩礼”“低彩礼”之风悄然兴起,文明新风涤荡陇上江南。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村(社区)红白理事会3282个,现有文明礼仪大厅或同类型文明婚俗场所87个,组织集体婚礼27次,开展各类移风易俗活动总数152523场次。

  春风化雨,移风易俗为旧习“减负”——

  近日,武都区一份婚俗改革倡议书引发热议。倡议书提议:要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不奢华办婚、不以婚敛财,在订婚、结婚时不盲目攀比、不大操大办,杜绝仪式上的铺张、餐桌上的浪费、车队上的排场……倡导内容因地制宜,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

  “去年儿子结婚的时候,我们响应社区移风易俗号召,特意退掉酒店40桌酒席订单,改在社区礼宴中心举办婚礼。”武都区城关镇居民冯树平眉眼间绽放着笑容,“形式简单还省钱,满打满算,最后花费没超过4万元,整个婚礼花费大幅下降。”

  过去婚丧嫁娶“撑面子”“讲排场”的陋习,让群众不堪重负。为改变这一现状,武都区创新工作形式,建成一批礼宴中心,制定了“男婚女嫁”操作规程和宴席标准;推广“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工作模式,共修订完善村规民约672个;去年以来,积极组织开展2次“倡导文明新风 情定橄榄之城”的集体婚礼,吸引160名新人参加,红白喜事“适度办”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礼县依托579个红白理事会,通过农民夜校、乡村(大)小喇叭、入户走访等形式积极开展治理高价彩礼、倡导文明婚俗、推动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潜移默化改变群众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

  西和县组织全县各村创新建设“一约四会”,对红白喜事彩礼、礼金、宴席标准、桌数、天数进行限制,通过村民自治和法治相结合方式推进抵制高价彩礼,成效显著。

  “化俗不易,贵在因民。”摒弃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酗酒赌博、薄养厚葬等陋习,不仅为群众减轻了负担,守护了“钱袋子”,更树立了文明新风,擦亮了乡村振兴的底色。

  树立典型,移风易俗当人人有责——

  “比起彩礼的高低,我更看重女儿和女婿的婚姻幸福。”不久前,成县店村镇尹寨村辛双成女儿的一场“零彩礼”婚礼,在当地刮起了一阵文明嫁娶之风。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五一期间,店村镇大寨村马健康、李慧珍夫妇积极响应镇政府推行“低彩礼”、提倡“零彩礼”的号召,带头弘扬这一文明新风尚,以“零彩礼”出嫁女儿,做婚恋新风的倡导者、宣传者和践行者,获得了镇党委、政府颁发的“移风易俗示范户”奖牌。

  “这两户‘零彩礼’的做法给全镇居民带了个好头。”店村镇党委书记杨晓东说道,“现在我们镇的文明健康婚俗新风不断得到弘扬,文明好声音传唱到了每一个村民心坎上。”

  据统计,去年以来,店村镇累计有11个家庭响应“低彩礼”“零彩礼”号召,2对新人参加了全市举办的集体婚礼。今年以来,全镇累计评选“移风易俗”模范户5户、“开明老丈人、最美丈母娘”6人。

  观念上的“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近年来,面对不断攀比的天价彩礼,陇南抓住党员干部“关键群体”和婚丧事宜筹备阶段“关键节点”,多形式宣讲婚事新办理念,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婚俗陋习治理,积极倡导“零彩礼”“低彩礼”,倡议青年参加集体婚礼,文明婚嫁理念深入人心。

  多管齐下,移风易俗需久久为功——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作为优化社会治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移风易俗不仅能促进群众精神上的富足,更有助于推动形成更长久、更深远、更可持续的“振兴”。

  “抵制高价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只是陇南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陇南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维推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

  ——制定下发《陇南市关于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市3160个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限定红白礼金。成县沙坝镇探索推行的文明新风“804122”红线规定和店村镇“071213”的红白事操办标准,被广泛推广;武都区城关镇礼宴中心成为开展社区春节联欢晚会、文明之星评选等活动的场所。

  ——建设农村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宣传栏和文化墙,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组织志愿服务队深入群众,线上线下开展宣传引导。

  ——开展“家风润陇原”家庭教育公益巡讲、“全民学礼·人人代言”系列文明礼仪行动,举办“讲、评、创、说、送、帮、易”7类文明实践活动20余万场次,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1+2+7”陇南模式,传播文明风尚,护航社会和谐。

  ……

  “移风易俗需要一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我相信,只要我们紧跟时代文明,争做移风易俗的表率,做文明新风的典范,社会风气一定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任洁